日韩欧美一区二区视频,www.av亚洲,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,亚洲欧洲日韩综合二区

 
國內新聞動態
您當前的位置: 首頁>> 新聞動態>> 國內新聞動態

解密西南印度洋上的中國科考船“大洋一號”

發布日期: 2015-12-23 15:26:25

  18日清晨,中國科考船“大洋一號”在波瀾洶涌的墨藍色洋面劈出滔滔白浪。它的目的地是西南印度洋,此行執行中國大洋第39航次科考任務,按照計劃還需約15天抵達。

  “大洋一號”裝備如何?

  “大洋一號”是中國第一艘現代化的綜合性遠洋科學考察船。船體總長104.5米,寬16米,排水量為5500噸級,全速能達到16節,是中國遠洋科考的主力船舶。2002年“大洋一號”進行了現代化改裝,增裝動力定位系統。按照船長徐巍巍的話說,“雖然不能說這是當今最先進的系統,但經過十多年調試使用,它是最穩定的。”

  走進“大洋一號”,位于頂層、視野最為開闊的是駕駛甲板,其下五層分布著生活區、餐廳,以及十多個實驗室,包括多波束和淺剖實驗室、重力和ADCP實驗室,以及地質、化學、生物基因、地震和綜合網絡等實驗室。

  “近年來中國在深海調查裝備技術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,一些先進深海調查裝備已實現國產化”,首席科學家李懷明對中新社記者介紹,其中包括作業深度為6000米的集成光電在線探測系統、作業深度為4000米的熱液硫化物瞬變電磁綜合探測系統、深海電視抓斗和中深孔巖心取樣鉆機等。

  此外,諸如可視多管取樣器、地質拖網、箱式取樣器等設備已在“大洋一號”上常年使用,成為常規的深海調查裝備;先進的船舶網絡系統也實現了調查與生活區域的互聯互通。

  海上“孤島”如何對外聯系?

  一旦出海遠離陸地基站,船舶就陷入“信息孤島”。茫茫海天之間,海事衛星成為“大洋一號”與外界通訊的“獨木橋”。

  “以前只能寫郵件通家信,每天發一次、收一次”,徐巍巍對中新社記者回憶。就在本航次起航前,“大洋一號”加裝了“海信通”應用,船員們通過局域網就可以在手機上與家人收發短消息,雖有所延遲,但對于每年上百天漂泊大洋的航海者而言,“已經是非常難得了”。李懷明指出,這僅僅是開始,相信很快就能實現與陸地的實時網絡聯通。

  “海上王國”淡水哪里來?

  “大洋一號”船上設有水倉,分為飲用水、洗滌水。不同于貨輪用貨物壓倉,為保證船體穩定,科考船還設有壓載水倉。出海前,“大洋一號”共儲備了500余噸淡水。

  “船上還設有造水機,通過海水制淡補充,都用于洗滌用水”,徐巍巍介紹,船上每天海水造淡量約18噸,即便是船行至熱帶耗水量增至12噸-13噸,用水也有富余。此外,“大洋一號”在西南印度洋科考的五航段之間,也會停靠毛里求斯路易港補給,每次補充淡水100噸左右。

  兩萬多海里航程近百人吃什么?

  “這次船上帶300多個品種的菜和肉,一共100多噸”,“大洋一號”大廚曲培慶對中新社記者介紹,豬牛羊雞鴨魚、芹菜青菜、蘿卜土豆已備齊,不過“每頓飯都要按照生活標準計劃好”。

  “大洋一號”此次科考將在海上行駛20160海里,近200天時間,船上一共搭載了71人。曲大廚介紹,一般船舶航行20天以后就沒有新鮮蔬菜了,隨后都靠船上的三位廚師做豆腐、生豆芽、種蘿卜苗和油菜。航段間也會在路易港補給。

  超40天海上“漂泊” 垃圾怎么辦?

  “大洋一號”在第一次靠港補給之前,有40余天完全在海上“漂泊”,確保不造成海洋污染是重要課題。

  “大洋一號”政委張寶明向中新社記者介紹,按照國際海事組織的要求,船上按照生活垃圾、可回收垃圾、塑料垃圾、有毒物質四類垃圾設有相應垃圾桶。機艙污油會在水油分離處理后,將污油收集,污水將按照公約定量排放入海。

  除了消防、棄船演習,垃圾分類是所有人上船后的“第一課”。對于生活垃圾,船上每人都嚴格按照要求將塑料垃圾洗凈收集,待靠港后統一回收。(記者 董冠洋)

相關鏈接

  • 國家海洋局
  • 國際海底管理局
  •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
Copyright 2011 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3044873號-1 地址: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1號 郵編:100860
主站蜘蛛池模板: 汝南县| 平乡县| 济源市| 中卫市| 博白县| 闵行区| 正蓝旗| 扎囊县| 台东市| 项城市| 铜梁县| 凯里市| 大方县| 肃南| 宝坻区| 宁南县| 石棉县| 凤台县| 曲松县| 鄂伦春自治旗| 固原市| 金湖县| 黔江区| 淄博市| 高阳县| 繁昌县| 乌海市| 甘泉县| 谷城县| 万荣县| 台州市| 安多县| 紫云| 绍兴县| 上栗县| 雅江县| 怀集县| 石渠县| 宜都市| 绥中县| 长春市|